图1 图1为舞台工作照明系统继电三地控制二次原理图。 KT:只有室外建筑照明的继电控制回路具备延时闭合常开触点,该触点用于剧场晚场演出时控制失望照明的启闭,检修工作模式时只需将电脑定时器设为手动模式即可,其他舞台工作照明无需此延时常开触点,且控制回路相同。 KA1-KA7为工作模式驱动继电器触点。 2.2分配输入输出端口
图2 图2为PLC控制系统图,其中, KA1-KA7输出继电器型号为: HF18FA/24-2Z1GDJ,线圈电压为 DC 24V(内置续流二极管), KA1-KA7的一组常开触点分别与图 1本地控制中相应的交流接触器 KM常开触点回路并联,舞台监督盘和放映处控制调整为工作模式控制方式。 2.3输出分配表
2.4系统工作原理简述 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输入映像寄存器 I0.0至I0.4为各个工作模式的启动输入,输入映像寄存器 I1.0至I1.4为各个工作模式的停止输入。同时,通过位存储寄存器 M0.0至M0.4来实现对舞台工作照明系统中不同灯具组合的选择性统筹操控,并且在各个工作模式之间设置了必要的互锁逻辑,用于保证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种工作模式对舞台工作照明系统进行操控。另外,运用 T37至T42定时寄存器在检修工作模式中加入了时序逻辑控制,各个定时寄存器分别依次做到递增 1秒的延时,使得舞台工作照明系统处于检修模式时,避免瞬间同时开启,规避对供电系统形成冲击电流,保障供电电压的稳定性。网络 6至网络 12分别作为室外建筑照明、吊杆灯、静场灯、舞台灯、暗槽灯、台口灯、走道灯的驱动逻辑,其中 Q0.0至Q0.6为输出映像寄存器,对应驱动 KA1至 KA7,最终使舞台工作照明系统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中获得统筹操控效果。 3 结语 通过 PLC对舞台工作照明系统的改造性应用,针对不同的舞台工艺要求和工作特点,定制不同的工作模式,有效避免了在演出工艺流程中舞台工作照明误操作的可能性,提高了舞台工作照明系统的可靠性,使得舞台演出的完整性得到了更好的呈现。进一步说,如果在各个工作模式之间再加装操作权限智能管控设施,高效识别和限制不同舞台设备操作者或其他舞台活动群体的操作目的和行为,并且将这种智能识别和限制深化延伸到所有的舞台电气、机械、灯光、音响、安防等设备群中,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智能网络舞台工艺体系与平台,这正是舞台技术工作者需要探求的此项技术根本之所在。
上一篇: 音乐情感感知对混响的作用
下一篇: 能够影响演出效果的因素及解决方案